在去年春季的西部半决赛中,达拉斯独行侠队与俄克拉荷马雷霆队的系列赛吸引了众多球迷的目光。其中,卢卡·东契奇与雷霆防守球员多特的肢体接触引发了不少争议。东契奇经常指控多特假摔,以期技术犯规的判罚。然而,尽管有多次疑似假摔的场景,但并未见有技术犯规的判罚,这也成为了该系列赛的一个讨论焦点。
进入新赛季,关于联盟假摔规则的讨论再次升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篮球比赛中的“假摔”定义与日常描述的“犯规表演艺术”有所不同。在NBA的视角下,仅有防守球员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摔倒,并不自动构成假摔行为。联盟更倾向于明确界定并仅对最恶劣的假摔行为进行干预。
![]()
为此,NBA在2023-24赛季开始前实施了两种机制来处罚假摔行为。一种是当场可判罚的非违反体育道德的技术犯规,另一种是赛后罚款,针对比赛中漏判的假摔行为。然而,在赛季初期,这类判罚颇为频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判罚数量逐渐减少。
在2023-24赛季的季前赛和常规赛中,假摔罚款和技术犯规的判罚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初期激增后趋于平稳,但到了2024-25赛季,罚款数量大幅下降,仅有极其恶劣的假摔动作才会引发联盟的处罚行动。
此外,联盟对假摔的定义有一套明确的标准,称为“STEM”,即二次、戏剧化、夸张的动作。这需要裁判在观察比赛时做出调整,尤其是在球转移到球场另一侧后仍需关注某些球员的动作。
球员和教练对于假摔判罚的态度也值得关注。有些教练希望看到更一致的执法,而有些则认为误判无辜球员的假摔技犯比漏判假摔的球员更为严重。无论如何,随着赛季的进行,球员们都会迅速适应规则的变化和执法的重点。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对过于宽松的假摔执法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应该更加坚决地打击假摔行为,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的季后赛中。但联盟官方表示,他们目前的策略已经有效减少了假摔现象,且没有出现反弹趋势。他们还强调了误判带来的风险,以及保持规则一致性的重要性。
最终,关于假摔的争议似乎总是在季后赛中再次浮出水面。由于雷霆和独行侠等队的季后赛对决即将到来,预计今年春季将再次引发关于假摔判罚的热烈讨论。但无论如何,联盟已经通过规则革新和球员的快速适应达到了一种相对理想的平衡状态。尽管仍有改进的空间,但目前的策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最恶劣的假摔行为。